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漢字文化的認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4-346-01
2013年中國中央電視臺舉辦了首屆《中國漢字聽寫大賽》及河南衛視推出的《漢字英雄》,這兩檔大型的漢字互動節目,讓大家感受到了漢字書寫的魅力,了解了漢字的文化底蘊,在某種程度上喚起了人們對漢字書寫的興趣以及傳統文化的記憶,引發了全社會對中國漢字的關注,掀起了一股漢字的熱潮,很多人在觀看后驚訝自己竟然不會寫漢字了,也引發了人們對當今漢字書寫現狀的擔憂和思考。
文字,是一個民族的歷史,民族的文化,民族的靈魂。中國漢字的發展演變的歷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生活史、文化史和精神史。漢字對我們來說,能培養我們對民族歷史的情懷和認同,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明。此外,漢字是人類文化中唯一可以當做藝術欣賞的文字,它的外形和神韻都很美,一幅幅書法作品讓我們嘆為觀止,一個個或蒼勁或俊秀的字讓我們徜徉其間……但是,在現在電腦普及的高科技時代,人們已習慣了在鍵盤上敲出一個個漢字,在只能手機上寫出一個個漢字時,我們的神經、思想也懶的用手去書寫了。當看了《中國漢字聽寫大賽》和《漢字英雄》后,我們不得不說我們已和漢字的書寫關系已越來越遠了,我們寫出來的漢字是如此的不中看,大多時候是提筆忘字,正如中央電視臺的廣告:“今天,你會寫漢字嗎?”這個原本不是問題的問題,現在真成了問題,電腦普及下的漢字書寫現狀,讓人擔憂。
面對當前漢字書寫的困境,我們該從哪些方面來應對日常生活中的提筆忘字?怎樣讓人們去重新認識到漢字之美?怎樣來面對當前的漢字書寫危機?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
一、從國家層面來說
設立一個國家級的有關漢字書寫的節日,如設立“中華漢字節”,舉辦歸家級的“中華漢字書寫大賽”,讓海內外的華人廣泛的參與。只有國家、政府重視了,才會在全社會樹立起國家對漢字書寫的重視的意識,從而來提高全社會和全民族對漢字書寫的認識,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讓整個社會對認識到漢字是我們民族的寶貴的文化財富和精神財富。只要國家重視了,還有利于培養民族自豪感,在全社會營造尊重漢字的風氣,有利于規范漢字的書寫,這對傳承中華文化是有極大的好處的。
二、從學校來看
學校要重視并抓好中小學生的漢字書寫的教學和鍛煉。教育部雖然早在2002年就發文要求中小學要加強漢字的書寫教學,要將漢字書法納入教學課程,但現實情況是大多學校并沒有去認真執行,有的甚至是敷衍了事。一個人的書寫能力及水平,大多實在中小學階段打下的堅實基礎,因此只有學校重視中小學學生的漢字書寫,開設好書法課,認真規范好學生的漢字書寫的行為,做好對漢字書寫的考核,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去認識到書寫漢字是一種美的享受,做到學校在傳承文化的責任,這樣自然會引起學生的重視,他們就會自覺地去寫好漢字。
三、從個人的角度來
關鍵詞: 小學識字教學 漢字文化 融合
目前小學階段的識字教學主要注重三方面內容,一是漢字的筆畫結構的分析,對于形義的講解和關注不足;二是重視讀音而忽視形義,注重讀的訓練而忽視寫的訓練;三是講形而忽視其意義,對于字形的講解較多,而對字義有所忽視。此外,還存在隨意解字而造成的隔斷造字規律等問題。例如,一些教師在漢字教學中,將漢字的形、音、義分開講,這樣就阻隔了漢字的字際聯系,對于小學生的識字造成一定的困難。一些教師只注重對學生讀的訓練,讓學生朗讀所學的漢字,沒有讓學生加強寫的訓練,導致小學生會讀不會寫。這樣,學生必然不能夠更進一步地將漢字的音、形、義相結合,更不能與漢字文化相融合,對于漢字不會有深度學習。
1.興趣教學,讓小學生在生動的故事中了解其文化內涵。
小學生具有好動、好奇的特點,教師應該盡量考慮小學生的特點,將漢字的教學與漢字故事相結合。在讓小學生進行識字學習時,通過一些有趣的故事,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讓小學生主動學習,在故事中了解漢字的文化內涵。例如,教學“秦”這個漢字時,就可以講述這個漢字的演變過程,原來寫作“”,嬴政統一全國之后,覺得這個字很別扭,所以想找一個與之同音的字代替,終于有一天,他與大臣討論功績的問題時,將“春秋”二字各取一半,組成了新的“秦”作為國號,大臣都一致贊同,就用“秦”代替了“”,嬴政自稱“秦始皇”,從此,“秦”便流傳了下來。通過這樣的小故事,學生不僅認識了“秦”這個漢字,還了解了它的文化由來,一舉兩得。
2.滲透教學,教師在日常識字教學中注意滲透漢字文化。
教師可以采用滲透的方法進行識字教學,讓學生自己感悟和理解,這種做法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理解漢字的“義”,即漢字的文化內涵。例如,“仁”這一字表明,仁是以人際關系為基礎的,人與人之間要以仁愛為本,講究和善相與。教師可以先將這個漢字寫出來,然后引導學生理解其內涵,讓學生感悟漢字更加深刻的道理,再對這個漢字進行深入的講解,讓學生真正理解其內涵與意義。此外,還可以利用漢字圖譜,讓學生由漢字的抽象圖和古體字了解漢字的起源和發展,為小學生創造更加直觀的形象,便于其理解漢字古今的差異與相似之處,在對比中記憶與認知。例如,“安”在甲骨文中就是外面一個房子,里面一個女子,將房子的門關上,就是安。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成家之后才謂之“安”,甲骨文就將這一觀念表現了出來,便于理解和記憶。
3.游戲教學,讓學生在有趣的游戲中集中注意認識漢字。
小學生還處于童心未泯的階段,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師可以適當結合好玩的游戲讓其識字,集中其注意力。將漢字通過游戲的方式滲透到小學識字教學中,可以使小學生在游戲中體會快樂,在快樂中學習。一般來說,可以采用“組合生字”的方法游戲,朋就是由兩個月字組合而成的,其原始意思就是兩串外形一樣的珠子,相鄰相通,引申到人與人之間,就是建立一種友好的互相幫助的關系,就是“朋”。通過讓小學生對已經學過的漢字組合形成新的漢字,不僅可以溫故知新,還可以在組合中拓展思維,體會漢字的文化內涵,鍛煉能力,在游戲中集中注意進行漢字學習,對于小學生的識字學習很有幫助。
4.多元教學,通過多元文化開發課程資源領略漢字魅力。
教師應該適當引入多元文化,加深學生對漢字的理解。例如,可以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宣傳語和廣告語,從這些與生活相關的漢字中體會漢字的魅力。還可以讓學生練習書法,從書法和字帖中體會漢字獨特的結構美。此外,教師應該盡量拓展漢字文化課程和資源。例如,漢字本身所蘊含的圖騰文化、燈謎、對聯、書法、詩詞和碑文等內容,讓學生通過教師的拓展講解,了解更多的漢字文化,進一步體會漢字的魅力,從而被漢字吸引,在學習漢字的時候更積極有效,加深印象與記憶。漢字的魅力無處不在,通過學生的觀察與教師的講解,小學生會更多地理解漢字的文化內涵,從而學習起來更簡單有趣。
綜上所述,識字是整個小學階段語文學習的關鍵,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也是學習其他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和基本工具。因此,開展識字教學研究,對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具有促進作用,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漢語由漢字組成,識字教學是閱讀與寫作的基礎,小學生面對枯燥的識字教學容易產生抵觸情緒,更應該發掘漢字的文化內涵,用漢字的文化魅力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引起小學生的興趣,從而讓識字變得有趣起來。識字的過程是學習漢文化、傳承中國文化的過程,在識字教學中,學生通過漢字了解漢民族的社會歷史、文化形態和思維模式,傳承中國文化。同時,文化視野下的識字教學,能使學生在與古人對話,觸摸遠古時代的脈搏中認識隱藏在漢字的音、形、義之中的文化奧妙,深化對漢字的認識,用更有效的方法識記漢字。在提高課堂識字效率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可謂一箭雙雕。
參考文獻
[1]劉國軍.漢字教學文化教育價值的理性思考[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4(8):11-12.
關鍵詞:識字;興趣教學;教學方式;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3?搖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6-0271-02
識字教學是學生學習母語的基礎,也是學生啟蒙教育的開端。由于母語中漢字繁多,學習和認識漢字是比較繁重的。因此,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讓學生能在短時間內認識和理解更多的字,教師要從教學方式等方面來提高學生認字的效率,并能夠引導學生自主的去學習漢字,對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
一、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1.母語素質培養的基礎。識字是學生閱讀和學習的基礎,是認識文明的階梯,為了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有一席之地,識字是社會生存和發展不可缺少的,也是了解和發揚中華五千年文化的基礎。
2.義務教育規定的基本教學內容。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規定,識字教學是小學教學的基礎內容,識字教學開始階段不是教學生如何來認字,而是要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讓學生能夠了解漢字的基本筆畫和漢字的基本常識,能夠獨自自主地去學習和了解自己不懂的漢字,學會使用適合自己的認字方法,動手使用查字工具。
3.傳播漢語文化的重要途徑。漢字是中華民族的基本文化和特有文化,可以反映中華民族的文化觀和價值觀。傳播漢語力量,加強學生識字能力,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和義務。
二、創設識字情境,提高學生識字樂趣
在學習和生活中,興趣是必不可少的。在識字教學中,學生對單純的識字行為會感到枯燥無味,所以需要教師在授課的時候,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習慣,從教育大綱的規定出發,找出適合學生識字的方法,例如根據識字的內容、教學的手段來改善和提高學生識字的效率,運用形象、直觀的方法使學生對識字產生興趣。在識字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對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往往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使識字的趣味性更強,讓學生能夠自主識字,教師也需要在識字教學中探索一些新方法,提高識字的樂趣。例如在一些兒歌中,教師可以根據兒歌的特點,區分不同字的音、形、義,讓學生能夠更簡單地掌握漢字。在教學中,學生的教材往往是圖文結合的,可以讓學習的內容更加活潑生動,提高了對漢字的敏感性;在情景教學中,可以先根據教學的內容畫成圖畫,然后把要認識的字和圖畫聯系起來,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字的形和義。例如“眼、耳、鼻”等,對認識的實物也可以根據圖畫生動地表現出來,先讓學生看清楚圖畫,然后給出對應的漢字,把圖畫和漢字很自然地結合在一起,也可以通過圖片與漢字連線等方式讓學生從感性上識字,從而轉變為對漢字的真正了解,讓學生對漢字的學習過目不忘。
三、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并用,提高教學效率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通過識字教學讓學生學會識字的方式,并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和適合自己識字的方法來認識了解漢字,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識字能力,讓學生自己去學習了解不認識的漢字,提高學生動手查閱能力和激發了學習漢字的樂趣。通常的識字方法有如下幾種:
1.歸類識字法。在對漢字的學習了解中,往往是先認識漢字的結構,一般有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在識字過程中,可以利用漢字的一些相似性將它們進行合理的分類,這樣可以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擴大學習和認識漢字的范圍,有利于提高學生識字的效果,增強識字記憶力。例如在教學中,區分“朱、珠、株、誅”等形聲字時,可以讓學生找出這些字的共同點,然后將根據共同點都有“朱”來拓展,讓學生自主學習,然后交流自己認識的相似字。
2.編故事識字法。為了在教學中更加生動地教學生識字,教師要充分開發學生的想象力,根據漢字的構字規律和音、義、形來認識了解漢字??梢詫h字組織成語言,演繹成一個小故事或一幅圖畫。
3.猜字謎識字法。把生字變成謎語,讓學生更形象地學習謎語中的生字,既提高了學生學習漢字的樂趣,也增強了其對漢字字音、字形、字義的了解,并開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4.近、反義詞識字。在漢字學習中,漢字往往都是有相對的詞語,這樣讓學生學習一個新詞的同時也能掌握它的反義詞,使認識的漢字更多,也增強了識字能力。例如“左—右”、“高大—矮小”等許多這樣的詞語,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學會學習和歸類。
5.多媒體教學識字。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可以將講課的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有趣地傳達給學生,增加了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在多媒體教學中,可以同時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讓學生能夠從多方面增強對新詞和陌生字的認識,更容易記住學習的內容。
四、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快樂識字
在學習生活中,課外識字是一種很重要的識字途徑,能夠補充和拓展課堂上沒有學過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留心觀察生活,即生活中的識字也是識字的課堂。例如在一些商場中,一些商品既有圖畫也有漢字,報紙雜志上的字和食品袋上面的標識的字等,這些都可以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素材,讓學生能夠關注生活,也能認識更多的字。
總之,學習和了解漢字是認識社會和生活的基礎,識字教學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來進行教育,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學習,增強其學習積極性,寓教于樂,提高識字效率。
參考文獻:
[1]申梅.如何提高識字教學效率[J].金色年華,2012,(06).
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對識字教學提出要求是: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的常用漢字,能工整地書寫漢字。而且,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不僅要求學生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要求培養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是識字、寫字的愿望。低年級的識字量占小學總識字量的45%左右,學生的識字任務相當的大。但面對如此繁重的識字任務,我們的小學生識字的效率卻比較低,學生普遍覺得學習漢字枯燥乏味。
那么,在識字教學中作為教師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學習漢字、喜歡漢字呢?我們認為部首識字教學不失為一個好辦法。通過追根溯源,利用漢字部首的表意功能學習部首所代表的含義,向學生展示漢字的起源,培養學生的想象聯想能力,復習鞏固熟字,認識了解生字,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動識字。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識字速度和猜字能力,而且能夠“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1]
1 部首識字教學的內涵及重要性
部首識字教學,就是利用部首進行識字教學。也就是地說,通過學習部首所蘊含的獨特文化對學生進行語文識字教學,提高學生識字效率的教學方法。眾所周知,漢字的造字規律是“獨體為文、合體為字”、“因義賦形”,據此造字規律和漢字“見形知義”的表意特點應用到我們辨析字形、字義的識字教學過程中;另外,形聲字表形又具有表音的特點,適合于字音的學習。所以,抓住漢字字形規律進行識字教學是符合漢字本身構字特點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小學低段的學生正處于具體運算階段(6、7歲――11、12歲),已經能夠理解抽象的概念,也能夠進行發散思維,而且這一階段的思維是可逆的,能夠進行邏輯推理,那么在進行識字教學中就可以向學生展現部首字的演變,這樣學生對部首的意義理解更加深刻。小學高段的學生開始進入形式運算階段(11、12歲以上),兒童開始逐漸擺脫具體現實的影響,對于邏輯推理具有了進一步的創造性。[2]而認知心理學認為:那些受到深入分析、參與精細的聯想和表象的信息產生較強的記憶痕跡,并持續較長時間;而那些只受到表淺分析的信息則只產生較弱的記憶痕跡,則持續時間的時間較短。[3]p129-130顯然,這些理論為部首識字教學提供了相應的理論依據。從認知發展理論的角度來看,部首識字其實就是立足漢字的構造,通過部首揭示漢字的字形、字音、字義之間的關系,對單獨的漢字進行深加工,以幫助學生形象的記憶漢字,從而實現舉一反三的識字效果。不僅如此,部首教學識字既能讓學生高效率地認識生字,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漢字的樂趣,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認識中華文化的?S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盵1]漢字本身就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而部首是漢字的組成部分,學習部首的文化含義就是在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所以,利用部首進行識字教學也在一定程度上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毋庸置疑,部首對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是具有很大的作用和意義,但現實教學中教師們不甚了解部首的具體含義,只是就字講字,重在會認會寫而輕視理解與運用。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盵1]其實,學漢字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把漢字應用到學習生活中,而通過部首的學習學生可以深刻的理解漢字的字音、字形、字義,更重要的是字義的理解與記憶,把其學到的漢字知識遷移運用到閱讀、寫作以及其他的生活學習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達到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
2 部首識字教學的方法
漢字是一種獨具特色的文字,它具有較為嚴密而完整的體系,結構讀音也具有一定的規律,“構字的筆畫、部件或偏旁不是任意的,而有其中的道理和依據,從而部分以形示義,部分以形示音,音、形、義之間構成內在、有機的聯系。這是漢字的主要特征。”[4]重要的是,漢字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尤其是部首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文化內涵。因此,通過部首進行識字教學一方面可以經由部首的表意功能探討漢字的本義,以及利用漢字字體的發展與演變過程及規律等來研究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另一方面,通過漢字的部首以及字形、字義幫助學生對漢字進行分類和歸納,從而達到整體記憶、融會貫通,加深對漢字字義的理解;不僅如此,部首識字又能幫助學生糾正別字、辨別形近字,從而減少錯字、別字,進而促進小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2.1 部首分類法
漢字是具有表意功能的文字,利用部首及部首字所表示的含義進行分類就是部首分類法。在學生學習相關部首之后,教師可以借鑒已有的部首分類的原則,結合實際的教學要求科學的對常用的部首進行合理的分類,促使學生對所學部首有清晰的認識,幫助記憶漢字,減輕記憶負擔。通過對部首分類的學習,學生在遇到生字時就會有意識的在大腦中對相關部首進行歸類,通過歸類調動大腦中原有的漢字知識來了解所遇生字的含義,發揮其猜詞和想象能力進而對生詞的含義也會有大概的了解,進一步的理解文章所表達的含義。如如植物種類的:艸、木、丬、片、米、瓜、谷、禾、麻;表示與動物有關的:犬、犭、豸、蟲、角、毛、羽、韋、豕、??、羊、鳥、龍、龜、黽、魚、虍、鹿、隹;表示房屋建筑:宀、廣、廠、戶、門、石、土。在學習《葡萄溝》中“收下來的葡萄有的運到城市去,有的運到陰房里制成葡萄干。陰房修在山坡上,樣子很像碉堡,四周留著許多小孔,里面釘著許多木架子。成串的葡萄掛在架子上,利用流動的熱空氣,把水分蒸發掉,就成了葡萄干。這里生產的葡萄干顏色鮮,味道甜,非常有名。”對文中“碉堡”這個詞語,學生看見“碉”的部首是“石”就會把這個生字分類到與房屋建筑有關的生字里,就會聯想到用石頭做的屋子。那么“碉”是是從石,周聲。本意是石屋。同樣的方法“堡”部首是“土”也與房屋有關,那么“堡”學生就會聯想到用土建造的房屋。進而理解“碉堡”堅固的房屋。對“碉堡”的理解學生就會想象到葡萄溝里描述的陰房大概的樣子,經過老師在課堂上的展示和講解學生就會對晾曬葡萄的陰房有真實的認識。
2.2 據形識義法
通過學習部首所就代表的含義對漢字的字義進行分析,讓學生在學習了漢字部首之后就可以根據部首所表示的含義來理解生字的含義。也即是,幫助學生把漢字拆分為以部首為單位的部件,然后尋找到每個部首所表示的相關含義,再來理解整字的含義。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區分形近字減少錯別字。在識字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對部首進行替換,這對與學生辨析字義改正錯別字有重要的作用。如蘇教版語文《識字4》“莊”時往往會有學生把“廣”寫成“廠”。在教學中老師就可以向學生講解這兩個部首的區別?!皬S”像山崖邊的形狀,帶有廠字頭的字大都和山崖山石有關系。如:“原”字是廠(山崖)+泉(泉水)=山崖下的泉水;“仄”字是廠(山崖)+人=人在低矮的山崖洞穴下神壇傾斜不能伸直;“廣”像依山崖建造的房屋,有廣字頭的字大都和山崖房屋有關,不過這種房屋大多是簡陋的房屋。如的“廬”字是由廣(簡陋的房屋)+戶(柵欄門)=指田中看守莊稼的小屋;“庫”字是由廣(簡陋的房屋)+車=儲存東西的建筑物。再如,根據部首的含義,就可以輕易區分“藍天”的“藍”和“花籃”的“籃”,不致于張冠李戴,把它們兩的部首寫反。因為,艸字頭的藍的形旁是草,它原來是一種可以做顏料的草,所以凡是與顏料有關的詞都是“藍”。 字頭的籃形旁是竹,古時候常用竹子或木頭做物品,所以與物件有關的就是“籃”。
2.3 溯源聯想法
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部首字的起源及演變過程,把漢字部首形象的展示在學生面前,把靜態的漢字部首演變成動態的形象圖畫,從而幫助學生了解部首及漢字的來源,激發學生的學習漢字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想象及聯想,利用用自己的思維聯想來識字,培養學生主動識字和獨立識字的能力,提升識字的整體效率。如“虎”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講就有一些難度,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把“虎”字的部首“虍”的演變過程以動態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了解“虎”漢字的來龍去脈,形象地記憶漢字。再如,利用多媒體可以讓學生自己區分“兔”和“免”,善于觀察和聯想的小朋友就會發現,因為兔子有個短短的尾巴,所以“兔”有比“免”多了一點;在學習《春到梅花山》中的“休”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休”的演變過程,發現“休”時人倚靠在樹旁,就是“休息”的休,學生可以自己進行聯想來比較“休”和“體”的區別。
3 部首識字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漢字與其他語言區別的重要一點就是它是具有表意功能的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古文中表意功能就表現得十分明顯。自從許慎首創部首分析漢字,漢字的表意功能便得到了極大的發揮與運用。象形文字以形傳義,指事文字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礎上增加了指事的符號,會意是以象形為基礎,形聲文字中的意符是它專職的表意成分。而部首作為組成漢字的結構成分,它保持有自己一貫表意特點。因此,在漢字的識字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利用漢字部首的表意功能來拆分整字,幫助區分形近字、錯別字、辨析詞義,來提高識字的數量和質量。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運用部首識字教學是要在保證學生擁有一定識字量的前提下,教授相關漢字所蘊含的文化含義。在高段識字教學教學時可以把漢字部首作為線索對中國古代的社會習俗、文化、制度進行全面的展示,盡可能使漢字的起源及發展演變生動形象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例如,我們可以就一個漢字展開來講,通過一些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小游戲、小視頻使學生產生學習新漢字的興趣,使得部首識字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把學到的理論應用于實踐中,有利于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那么將來學生會更加得心應手地進行識字學習,也會喜歡學習漢字,有愿望去讀、寫,漸漸地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便會提高。
一、漢字濃縮著字前史中國人對自然的認識。如“燃”“煉“都說明有火才能燃燒、提煉。如“家“字,最早的字形房里有豬,豬繁殖力強,當時人的生產力是最重要的生產以生產能力旺盛的豬象征家里的人丁興旺。
二、漢字濃縮著字前史中國人的科學精華。比如,“思”字現在是 “田”和~心”,好像說~心田”是管思想的,但“思易的最早字形下面是“心”上面是“囟”?!柏丁北硎绢^字,像頭蓋骨的匯合處,這里說明“思”不是“心田”,而是指頭和心的相通,科學證實“心”“思”這字形暨有思維,又稱情感。體現先人哲學的思辨和。比如“默”字表示用善叫的狗去趨近寂靜、無言更能體現出“默”的充實內容。
以上分析說明漢字是非常有趣味的,我們教學漢字時就要抓住漢字的趣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只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燃起學生求知的欲望。
我們怎樣才能把漢字的興味性運用于識字教學中呢?識字教學主要是對低年級的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所以對于剛入小學生識字時首先應從正確的寫字姿勢人手,因為正確的寫字姿勢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為了教好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我們可以用寫字姿勢口訣來激發其興趣。如,“腰直頭正腳放平,兩臂張開略挺胸。手腕與肘稍抬起.精神專注肩放松?!睂W生正確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是識字教學的關鍵。漢字的筆畫就是構成漢字字形的各種點和線,所以二個學生一要能記住漢字就必須認識。牢記漢字的基本筆畫。漢字的基本筆畫有八種。即,橫、豎、撇、捺、點、提、折、鉤。我們在教學這八種基本筆畫時也要抓住其特征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如,橫、豎要直,點要像桃,撇、捺像刀一……寫好漢字是一門博大精深的書法藝術,常言字如其人;就是說從一個人寫的字就可以看出此人的性格,凡是做事認真的人寫字也很認真。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就發現,多數學習認真的學生,寫的字就很工整。所以要把漢字寫得工工整整,就必須扎實寫好漢字的基本筆畫。
三、讓學生掌握漢字的筆順規律也是寫好漢字的關鍵。如果學生不掌握寫字筆順規律,就會出現倒筆畫,對字的記憶也將是模糊的。對于筆順的掌握,我們也可以用寫字筆順口訣:“從上到下為主,從左到右為輔。上下左右俱全,根據層次分組;橫豎交叉先橫,撇捺交叉先撇;中間突出先中,右上有點后補,上包時先外,下包時先內;三框首橫末折,大口最后封底,分歧遵照《規范》,做到流暢美觀。
四、用偏旁、間架結構進行歸類識字。如,凡是與蟲類有關的字一般要帶蟲字旁如蜊:蜱、螞蟻、蚯蚓、蝴蝶……與鳥類有關的漢字一般要帶鳥字旁,如鸝、鵲、鸚、鴨、鴿……與走有關的漢字有過、遷、邊、遨……這種識字的方法可以讓學生掌握漢字的造字規律,從而根據漢字造字規律學習更多的漢字。
五、以動作演示識字法。如“拿”即拿東西時要把手合攏。又如“看”就是在強烈的陽光下看東西時,要把手伸在額頭擋住眼睛上方強烈的陽光才行。為了記住這些與動作有關的漢字,老師要親自演示給學生看。同時讓學生多舉一些與動作有關的漢字親自演示。
六、采用猜謎語的游戲識字法。如,“遠看峨嵋山不在,西家女子誰不愛。大口彎來包小口,法字三點水不在?!贝蛩膫€字的句子就是――我要回家:“三點水在左邊,白字往上翻。方字來墊底,反文來擋邊。打一字為“激”。
七、拆散、組合口訣識字法。如,王、自、石為碧;立、山、而為端;王、山、而為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