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海外市場拓展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七冶建設有限責任公司面對嚴重的金融危機影響,為確保今年各項工作的穩步推進,年初公司工作會議上提出了“沉著應對保穩定,苦練內功渡難關,千方百計拓市場,堅定信心謀發展”的工作思路,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契機,強化管理,扎實工作,強化生產經營工作力度,大力開拓國內國外兩個市場,采取多項措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影響,實現了市場拓展和產值提高的新跨越,確保生產經營指標好干去年。
2009年世界金融危機至少給七冶帶來兩大打擊:一是市場萎縮,二是資金困難。面臨這些困難和影響,在有色行業效益大幅下滑,許多工程停建緩建的嚴峻形勢面前,七冶上下恪守“市場為大,經營為先”的經營理念,在積極開拓國內市場的同時,繼續堅持走出國門,大力拓展國外市場的長遠發展戰略,采取聯營、合作等方式做大做活海外市場。公司黨委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積極應對,開展各種教育活動,同時公司中層以上干部率先降薪400至100元不等,而職工收入一分不降,使廣大職工看到了公司發展的希望,增強了發展信心。截止11月,公司在國內外設立工程項目部28個,其中國內19個,遍及16個省市;國外9個,涉及7個國家,并且在沙特成立了“七冶沙特有限責任公司”,以此為平臺拓展海外市場。
截止到10月,公司累計完成施工總產值15億元,其中國內完成8億元,國外7億元;已實現利潤1620萬元,上繳稅金6200萬元。預計年底利潤可達2100余萬元,上繳稅金7500余萬元,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105%。目前公司己承接明年工程任務8億余元,在建材、化工和市政領域承接工程己有新的突破。至10月止,公司累計完成分部工程443項,合格率100%,其中優良416項,優良率94%;完成分項工程442項,合格率100%,其中優良358項,優良率87%。
2009年七冶編寫了國家級工法1項、省部級工法3項、獲得首批國家建筑行業“AAA”級信用企業證和獎牌、榮獲國家銀質獎1項、榮獲部優工程獎3項,并獲得全國優秀施工企業稱號,公司董事長劉昭義被評選為全國建筑企業優秀企業家。公司還在反復進行論證的基礎上,成立了8個下屬專業子公司和3個直屬分公司,為七冶今后發展壯大、資質升級作了基礎性準備,并完成產值近10億元。今年10月經過國家行業貫標小組審核,新公司順利通過復審,并且新設立的7個專業子公司的質量、職業健康和環境管理體系已全部通過初審。
目前,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機構框架已經形成。在創新管理機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完成了主要部室中層干部的公開推薦選拔,在項目管理上也積極進行新嘗試,并就實行一級項目管理和委托管理等形式進行廣泛研究和嘗試。同時公司加大國外工程開發力度,積極尋求更加廣泛和形式多樣的合作方式,為公司新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1紡織服裝品牌國際化經營現狀
紡織服裝企業品牌國際化是指企業的品牌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與國際競爭的經營活動,這種經營活動以品牌出口為導向,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各項資源,使國內品牌逐步發展成為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品牌。目前,我國紡織服裝企業的品牌國際化進程仍處于初級階段,主要以出口貿易為主,這種國際化方式對海外市場的開拓只能依托中間商,缺乏海外經營經驗。由于中國企業品牌發展過程較短,品牌在開拓市場的過程中,往往首先采用貿易方式進入國外市場。這種模式容易受到進口政策等的影響,在出口過程中易受到限制,一些國家甚至使用反傾銷的政策來阻止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品牌的進入。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品牌在國際化進程中,一定要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把競爭優勢從成本優勢轉化為設計、質量、品牌等方面的綜合優勢,提升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和產品附加值。企業采用貿易進入模式對國外的市場滲透程度比較低,需要進一步加強企業國際化步伐,明確企業國際化戰略,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真正意義的品牌國際化。近年來,我國不少紡織服裝企業制定和執行“走出去”戰略,將立足國內、面向全球、面向未來作為品牌發展的策略,開始嘗試引入戰略投資者,通過收購兼并和海外建廠等手段拓展國外紡織服裝市場。品牌國際化的過程可分為漸進式和跨越式兩種方式。漸進式國際化的過程是指品牌建立過程中,逐步建立海外銷售分支機構,并在部分海外市場形成知名品牌,然后采用一體化經營模式,在海外建立研發和生產基地,成立子公司,全球配置資源??缭绞絿H化進程是指紡織服裝企業品牌不經過國內品牌發展階段,直接進入國際市場的經營模式。
2紡織服裝品牌國際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思想認識誤區
我國對紡織服裝企業品牌國際化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紡織服裝品牌的視覺識別系統采用國際公司的設計或者大量紡織服裝企業為國外大公司進行OEM加工均是紡織服裝品牌的國際化,這種理解的缺陷在于國外消費者對我國紡織服裝企業的品牌仍然沒有認識,品牌缺少知名度。品牌國際化的目的是要在國際市場上建立服裝品牌的強勢地位,從而獲得品牌的溢價能力。
2.2品牌研發能力相對較弱
論文摘要:中小企業是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隨著加入WTO步伐加快,給我國中小企業海外經營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但是,我國中小企業在海外經營發展中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本文論違了中小企業海外經營的現狀,耀討了中小企業海外拓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優勢,并提出了一些對策。
論文關鍵詞:中小企業海外經營問題與對策
目前,全國工商注冊登記的中小企業超過1000萬戶,約占企業總數的99%,工業產值、實現利潤和出口總額為60%、40%和60%,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機會。1978年至1996年間.從農村轉移出的2.3億勞動力絕大多數在中小企業就業.1998年中小企業吸納國企下崗職工約460萬人。非國有中小企業已成為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主力,尤其是在接納安置國有企業下崗分流人員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滿足社會多樣化的需求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明顯。值得注意的是一批中小企業在國內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又進軍國際市場進行海外經營,有的中小企業開始在境外設廠布點,更直接參與國際競爭.使自己在國外有了很好的發展。
一、中小企業海外經營現狀
我國中小企業海外經營主要體現于民營企業的商品出口、海外經營上。自1978年以來,中小企業中民營企業開始有少量直接出口,90年代隨著三資企業自營出口的增長,到1998年民營企業的直接出口比重已上升到47.3%.成為我國出口增長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全國大約有150家上規模的民營企業被賦予自營進出口權,而且涉及的行業也相當廣泛,且有一批民營企業開始走出國門,在境外設廠辦點.如江蘇三星繡品集團,先后派出個體和私營業主120多人次.在lO多個國家創辦了3O多家境外私營企業;北京時代集團公司在歐洲收購了一家老牌的外國儀器公司,使自己的產品占領了很大一部分歐美市場。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或通過外貿出口或通過出口商品生產等形式,參與國際竟爭。綜觀我國中小企業海外經營狀況有如下特點:
(一)規模偏小。海外市場狹窄,市場過分集中.占領的市場大多是亞洲市場我國中小企業海外市場多半集中在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地區、歐美的則很少,其產品覆蓋面也十分狹窄。盡管有外向型經濟活動,但普遍沒有形成規模。我國浙江一帶中小企業走出國門的多些,但內地邊遠地區走出去的企業則較少;走出去的企業中。注冊資本在500萬元以上的中小企業則更少.
摘要:本文以浙江塊狀經濟為例,探討塊狀經濟的轉型模式,提出可供地方政府借鑒的選擇培育優勢塊狀經濟的方法,恢復塊狀經濟的生命力,提升塊狀經濟綜合競爭力,對地方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塊狀經濟;產業集群;競爭力1塊狀經濟的內涵
“塊狀經濟”首先表現為一種同行業或產業鏈密切相關的若干廠商的“扎堆”現象,這些企業密集,地理位置相距較近。手工業時代“塊狀經濟”就已出現,工業革命之后,“塊狀經濟”的特征表現得更加明顯?!皦K狀經濟”一種含義是指“鄉村小工業的集聚”,如意大利北部地區、日本大田、德國巴登、中國的浙江以及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地方(順德古鎮燈飾、東莞厚街家具、虎門服裝、長安電子等);另一種含義是描述“城市邊緣的新興產業群落的快速崛起”。如美國西部的硅谷、北愛爾蘭、中國大陸的東莞、蘇州、中國臺灣新竹等。
2杭州塊狀經濟向產業集群轉型的必要性
目前筆者認為推動杭州塊狀經濟向產業集群的轉型勢在必行。原因如下:
①產業集聚度較低,規模優勢不能充分發揮。由于杭州中小企業眾多,分布廣泛,而園區規劃滯后,塊狀內企業未能充分集聚,規模優勢不能充分發揮,基礎設施不能充分利用,污染物處理也不能集中,因此提升塊狀經濟產業集聚度是發揮塊狀經濟規模優勢和專業優勢的重要手段。
1廣東電子行業特點
廣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省份,是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綜合經濟實力雄踞中國大陸首位。廣東省生產總值約占中國大陸1/8,地方財政收入占1/7,進出口貿易總額占1/3,累計吸收外資占1/4。
廣東的電子信息產業規模位居中國大陸第一,已成為當今中國乃至世界最重要的IT產品生產基地之一。2006年廣東省電子信息產業繼續保持第一大支柱產業地位,無論是用工業增加值還是工業銷售產值來說明,電子信息產業仍是最主要的支柱產業,是拉動全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對廣東省國民經濟的影響力是舉足輕重的。
廣東的電子信息產業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地區,以深圳、廣州、東莞、惠州、佛山和中山為主體,形成了著名的電子信息產業走廊。在2007年中國電子百強企業中,廣東省就占了22家,可見廣東電子行業在全國中的優勢地位。
2廣東電子行業加工貿易模式分析
2.1廣東電子行業海外拓展模式概況